近日,沃尔玛福州大利嘉店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18日停止营业,正式关闭。《零售圈》了解到,该店位于福州台江区五一中路169号大利嘉城B区1-3层,是福州首家沃尔玛门店,于2000年12月开业
近日,沃尔玛福州大利嘉店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18日停止营业,正式关闭。《零售圈》了解到,该店位于福州台江区五一中路169号大利嘉城B区1-3层,是福州首家沃尔玛门店,于2000年12月开业,至今已经经营23年时间。此店关闭后,沃尔玛在福州仅剩5家门店。
今年以来,除了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步步高等传统卖场持续关店,一方面在传统超市经历了15-20年的经营期后,最早一批的门店都面临租约到期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传统超市“老龄化”。另一方面随着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新兴渠道对传统卖场挤压等原因,大卖场关店在《零售圈》看来,是一种自我调整与优化期。当然这个衰败周期背后的原因还是值得每个零售人深究。
01
今年已关7家门店
近5年累计关店百余家
《零售圈》此前曾统计,除了本次关店的福州外,今年以来沃尔玛已经在广西、江西、陕西、长春、北京、福建等地开始关店。
2023年沃尔玛关店情况
近年来,沃尔玛虽然一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首位连续9年,但在中国的发展,正在经历阵痛期,一方面山姆会员店急速扩张,一方面,沃尔玛传统大卖场却在大力收缩。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沃尔玛中国关闭了约80家门店;2021年,又关闭了30余家大商超;2022年,再关店21家,沃尔玛公布的原因大多为租约到期。
关店,不能作为衡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标准,毕竟,在零售业开店,关店是一种自然现象,二十世纪初期建的很多传统大卖场,已经确实到了一个10-20年“租约到期”的高峰期,但房租成本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翻倍,甚至高达三四倍,作为超市主要的成本之一,必将影响其是否续约的标准。
02
业务调整,人事先行
沃尔玛在华27年,换帅7次
沃尔玛于1996年进入中国大陆,在进入中国大陆的27年时间里,曾7次换帅。有人曾戏称从2012年开始,沃尔玛平均每两年干掉一位中国总裁。换帅,从一方面证明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人才晋升空间,从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业务调整,人事先行的迹象。沃尔玛在中国大陆的经历了大卖场的繁华期,电商的繁华期,新渠道的兴起期,目前正在经历传统卖场的衰败周期里。
1996年
来自沃尔玛全球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的钟浩威就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
2002年
来自香港的张嘉生在深圳就任沃尔玛中国区新总裁。三年后低调离职,钟浩威掌管。
2006年
钟浩威辞去沃尔玛一切职务,曾任牛奶集团属下惠康超市台湾首席执行官的陈耀昌接过沃尔玛中国帅印。2011年10月陈耀昌辞任。
2012年
高福澜2012年2月,高福澜出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曾担任澳大利亚最大零售商Woolworths CEO。
2014年
柯俊贤从高福澜手中接过帅印,升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2016年
柯俊贤调任英国阿斯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沃尔玛加拿大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Dirk VanDen Berghe接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同时Dirk将兼任亚洲区域总裁。
2018年
沃尔玛大卖场中国业务总裁陈文渊正式升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并继续向Dirk VanDen Berghe汇报。
2020年
陈文渊因个人家庭原因离开沃尔玛,朱晓静接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当然,自从朱晓静担任中国区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后,沃尔玛在中国的战略显然已经发生变化,一个是仓储会员店,一个是线上化。沃尔玛最新财报显示,截至1月31日的2023财年第四财季,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增13.5%,可比销售额增长13.3%。财报称山姆会员商店和电商业务持续表现出色,沃尔玛大卖场业绩有所提升。第四财季电商净销售额占沃尔玛中国总净销售额的48%,增长率为70%。
在2022年,山姆会员商店在华门店突破了40家大关,成为中国付费式仓储会员店门店最多的品牌,中国付费会员数量已经超过400万。
当然,多个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密集接触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洽谈引入事宜,也对沃尔玛布局仓储会员店的战略意图显而易见。
03
传统超市正在经历
"老龄化”、“同质化”、“多样化”
据CCFA发布的《2021年中国超市top100》显示,2021年,榜单前十的超市品牌中,有6家超市品牌的门店数同比减少,其中家乐福门店数同比减少13.2%,沃尔玛门店数同比减少7.7%,永辉门店数同比减少7%。
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超市业态调查快报》显示,2022年,样本企业超市业态新开门店621家,关闭门店873家,净减少门店252家。调查快报选用的样本企业共70家,拥有1.6万余家门店。其中百亿规模企业占样本量12.9%,30亿-100亿规模企业占样本量30%,30亿以下企业占样本量57.1%。
超市开关店就像人生的生老病死,是一个正常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卖场的“老龄化”正在严重加剧,租期10-20年的店铺正在大面积到期,中国房地产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的租金已经不能和10-20年前相提并论,对租金占成本较高的大卖场来说,到期续租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增加,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导致门店关闭的原因。
除了“老龄化”,还有“同质化”。
我们都知道,量变引起质变,但在超市行业,量变引起的不是“质变”,二是同质化严重。怎么理解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品的同质化,以前一个商圈3公里只有1家门店,现在3公里内不同品牌的门店至少有3-5家,这样大家的平均营业额肯定得下降,利润自然被摊薄。
第二,场景的同质化,就是我们进入目前绝大多数传统超市,不论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还是永辉,基本上的体验是一样的,这和20多年前大卖场刚刚在中国大陆兴起时,那种体验感,新鲜感完全不一样。
第三,在商品(货)和店铺(场)同质化严重的时候,消费者(人)却出现了严重的消费需求分化。目前主流消费者为70后,80后,90后和00后,这“四后”的需求可以说是严重分化的,有人依然喜欢大卖场,有人喜欢电商,有人喜欢直播电商,有人喜欢即时零售,还有人喜欢预制菜等新兴品类。
总结起来就是,货和场越来越区域同质化,而消费者需求却出现了多样化,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出现了很多从传统卖场分化出来的专卖店,也催生了很多类似社区团购,社区拼团,小红书种草,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蚕食着大卖场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
不止沃尔玛,传统超市都正在从“中年危机”步入“老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