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农村女孩,靠一双巧手把糖葫芦卖到北上广,串出甜蜜生活和红火事业。小小糖葫芦一年卖出60多万串,还带动了200多人就业。一起来听听44岁的袁秀华听她讲述创业的故事。闯:进城
一名农村女孩,靠一双巧手把糖葫芦卖到北上广,串出甜蜜生活和红火事业。小小糖葫芦一年卖出60多万串,还带动了200多人就业。一起来听听44岁的袁秀华听她讲述创业的故事。
闯:进城务工奔前程
“糖葫芦好看,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
3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龙凤区袁秀华的工厂,还未进门就听到这首熟悉的歌。
推开门,满屋都是糖稀的芳香,灶台上炉火正旺,一口铁锅冒着热气,微黄黏稠的糖稀在锅内翻滚,蘸、转、起,娴熟的动作过后,一串冰糖葫芦就出锅了。
外观红润透亮,咬上一口清脆甜香,嚼起来特别劲道,甜中带酸,酸中有甜。
袁秀华出生在肇源县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1998年,19岁的袁秀华进城打工,一是为了贴补家用,二来想奔个好前程。
刚来大庆时岁数小,她只能去饭店端盘子,发了工资全都寄回家,尽管辛苦但很充实。
苦:摆摊卖货寻出路
打工期间袁秀华遇到了爱情,对方是名农村小伙,踏实肯干,做了两床被两个人就结了婚,虽寒酸但她特别幸福。
“婆婆身体不好,我爸妈岁数也大了,我们要赡养4位老人,2002年,我怀孕后为了贴补家用,就琢磨干点啥小买卖,我爸说你做糖葫芦吧,从你太爷起咱家就卖糖葫芦,咱家有配方,糖葫芦的手艺不能丢。”
有了家人的支持,袁秀华开始卖糖葫芦,起初免费送给左邻右舍,得到认可后她开始摆摊,山楂剔核、竹签洗净,起早穿串熬糖稀,将糖葫芦插在草靶上,7时出摊21时收摊,一天能卖40多元。
好吃、便宜,袁秀华的糖葫芦大受欢迎,她经常推着三轮车站在街头叫卖,生意好了,收入也逐渐多了。
严:把好产品质量关
“袁姐,我们单位搞活动,想买200串糖葫芦……”
接到订单后,袁秀华不敢怠慢,山楂手工挑,一个一个去核,一根一根蘸糖,事后客户很满意,还追加了订单。
摆摊时,经常有人十串二十串地买,有时候刚出摊糖葫芦就被一抢而光。
糖好、山楂好、品相好,这是袁秀华总结的“三好”;传统大串不好拿、不好放,她设计了迷你糖葫芦,独立的包装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袁秀华一边干一边琢磨,糖稀外面裹上瓜子仁、白芝麻,坚持手选山楂、人工穿串,随着订单的增多,2013年开始规模化生产,取名天香冰糖葫芦。
有了名气后,夫妇俩开着货车挨个超市送货,受邀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糖葫芦,日子越过越红火。
美:带动就业共致富
工厂初具规模后,袁秀华没有忘本,她将村里的亲戚朋友都招到工厂,还带动了200多人就业。
57岁的王阿姨说:“我们老两口,一天能穿3大筐800串,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活不累,赚得多,挺知足。”
37岁的小刘说:“袁姐没开厂时我就跟着她做糖葫芦,10多年过去了,日子过得好全靠糖葫芦。”
采访时受访工人都喜笑颜开,称赞袁秀华把糖葫芦卖出了“花”,还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如今,天香冰糖葫芦不仅成了大庆品牌,还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沈阳的连锁店老板来大庆谈合作,开口就是10辆运输车,常年配送。
袁秀华坦言,厂里光是山楂,一年就采购124吨,年销售60多万串糖葫芦,年销售额150万元。
乐:家人幸福干劲足
“妈妈,糖葫芦弄好了吗?妹妹馋得直流口水了……”
“小馋猫,刚出锅,凉了口感更好,让你们吃个够。”
采访中,袁秀华的孩子放学了,袁秀华说,老大20岁马上就要出国,最小的8岁,正上小学。
“婆婆在上海住院,等治好病我要带婆婆去旅游,200多名员工是我的家人,我要更加努力,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袁秀华说,她要把糖葫芦卖到全国,让更多人知道这一大庆品牌。